11月10日,西宁市城西区开展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本轮全员核酸检测坚持“应检尽检、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10日,城西区设置的79个核酸检测采样点,全部配置了绿色通道,工作人员也有所增加,居民排队等候的时间大大缩短。
核酸采样效率提高
“各位居民,请下楼做核酸检测……”11月10日9时10分,黄河路1号院内,喇叭里一遍又一遍地提醒着大家去做核酸检测。听到通知,居民们陆续出门。一些居民用手机扫描了张贴在墙上的行程码、健康码、核酸采集码,截屏后前往指定的核酸检测采样点。
“我们有个居民微信群,昨天晚上社区就发了今天城西区全员核酸检测的通知。今天8时45分,社区又发了通知,让大家提前扫码准备,提早下来做核酸检测。”值守在院门口的物业人员宿女士说,1号院共住着168户居民,大清早就有三分之一的居民做完核酸采样回家了。
建设银行兴海路支行门口,前来做核酸采样的市民不少,大家有序排队,现场秩序井然。人群中,许多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督促市民扫码、维持现场秩序、帮助老年人做信息采集工作……
“疫情发生后,我前两次做核酸采样差不多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到了6日和8日再做核酸采样时,我只排了十几分钟队。”家住黄河路1号院的居民孙先生说,今天是他第6次做核酸检测了。越来越快捷、高效、有序的核酸采样工作,给孙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快速采样的实现,离不开采样能力的不断提升和采样系统的持续优化。负责此处统筹工作的中华巷社区工作人员樊瑞琴深有体会。她说,第一次这里只有两个核酸检测采样点、十几名志愿者。如今,通过城西区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的统一调配,核酸检测采样点增加到8个,医护人员有17人。不仅如此,当天樊瑞琴给大家订饭时,发现这个点的志愿者增加到了110余人。
在胜利路的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核酸检测采样点,现场排队的人并不多。负责指挥的兴胜巷社区党委副书记张艳说,有了前5轮核酸检测的经验,工作人员也摸索出了做核酸采样的经验。
“之前测温、扫行程码和健康码都在排队时进行……”张艳说,现在,他们通过与学校沟通,每个班的班长负责在同学下楼采样前,查看同学们的健康码、行程码,并测量体温。到核酸检测采样点后,工作人员只负责查看核酸采集码,同学们做完就走,速度大大提高。另外,每10名同学做完核酸采样后,由志愿者带着等候在楼道里的另外10名同学过来采样,学生们不仅不会受冻,现场也很有秩序。
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财经学院内家属院291户居民和兴海路片区的其他楼院。张艳介绍,社区的网格员和楼栋长,会分小区、分时段、分楼栋、分批次用小喇叭、微信群、敲门入户等方式,通知居民有序采样。采样前,也会由网格员和楼栋长提前查看健康码和行程码,测量体温,再来采样点。
“现在兴海路片区的管控小区里,都是医护人员上门入户去采样,11月6日,我们共派了20个组上门,今天派了30个组上门。”张艳说,由于摸索出了一套好方法,不但确保了核酸检测“一个都不少”,还将核酸采样排队等候时间压缩到了现在的十余分钟。(季蓉)
他5分钟就做完了核酸采样
“帅哥,你能陪杨德全师傅做核酸采样吗?他的手机没办法扫码申报核酸采集码,你能帮忙申报一下吗?”11月10日9时03分,城西区黄河路青海会议中心停车场入口处传来工作人员的询问声。
“可以啊。”一名正在排队的小伙转身朝入口处走来,走到杨德全跟前,快速拿出手机,根据杨德全的身份证,填写相关信息。
1分钟后,在小伙的帮助下,杨德全的健康码、行程码、核酸采集码被快速核验通过,他和小伙子一起走进停车场排队等候。
在核酸采样台前,工作人员做完消杀后,向杨德全告知基本事项,伸手示意杨德全坐在凳子上,配合核酸采样。
“小伙子,谢谢你帮我做登记,你贵姓啊?”走出停车场,杨德全转身向小伙致谢,询问这位好心人的姓名。
“没事的杨师傅,你太客气了。”年轻人小周回应。
杨德全今年49岁,由于腰背不好,他走路时总弯着腰。
杨德全说,这是他第3次在停车场做核酸采样,第一次做的时候,他排队半个小时,是志愿者领他做了核酸采样,第二次他排队10分钟,是一名城西公安分局的民警搀扶他走的绿色通道。第三次就是10日早上,这一次,他没有排队,在短短5分钟内做完了核酸采样,还跟居住在同一小区的小周认识了。感谢所有战疫一线的工作人员,相信疫情很快就能过去。(祁宗珠)
消杀员负重达20公斤
11月10日,在西宁市城西区新宁广场核酸检测采样点,城西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的环卫工人背着脉冲式消杀器对核酸检测采样点的相关区域开展消杀工作。连日来,城西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的400多名环卫工“化身”消杀员,起早贪黑,奋战在抗“疫”一线。
今年30岁的董兰青是城西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的队长,她也是这支消杀队伍中的一员,这些天,董兰青要带着队员们负责城西区9个核酸检测采样点的消杀工作。
当天早上5点钟,气温只有零下9摄氏度,在家简单地吃了口早饭后,董兰青和环卫工人们赶到新宁广场,戴上口罩和防护面罩,穿上防护服装,做好一系列的防护工作后,他们带好装备——喷壶和脉冲式消杀器,开启负重20公斤的消杀工作。
“消杀一定要到位,进口处地面要多喷几次。”董兰青叮嘱消杀员,除了消杀地面,沿途停放的车辆也要消杀,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市民李先生说:“看到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消杀,我们心里都挺踏实的。”
“我觉得,做消杀员的技术门槛不高,但这份工作需要有责任心,消杀工作一定要认真。”董兰青说。
这些天来,环卫工人们早上7点准时到核酸检测采样点,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晚上9点工作结束后,在回去的路上,还要清扫路面上的垃圾和树叶。而董兰青回去后还要领取第二天的装备,给大家布置第二天的工作,到家已是次日凌晨1点钟。“两个孩子基本见不到,早上走的时候,晚上回家的时候,孩子们都睡着。”说起家人,董兰青眼中泛起了泪光,“健康西宁,共同守护,我们觉得再辛苦都是值得的,等这场战‘疫’胜利之后,我一定会好好陪伴孩子和家人。”
城西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马伟介绍,从10月28日开始,市政公用服务中心的环卫工人们就日夜奋战在各个核酸检测采样点,他们既要保证城区干净,又要助力疫情防控。“很多工作人员一天干下来,连腰都直不起来,但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全体工作人员都要冲锋在前,为西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环卫力量’。”马伟说。(燕卓)
信息采集员责任重大
11月10日,在黄河路小学做核酸信息采集员的王老师,早上7时30分到岗,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场地整理、换防护服、做场地消杀……
“这份工作责任重大,不能出错。”为保障第一时间顺利采集到信息,他和同事们登录信息采集App,查看网络是否顺畅。
“您好,请出示核酸采集二维码。”“请往窗口走。”9时许,来做核酸采样的居民多了起来,他熟练地举手示意居民往前走,并用手机扫描核酸采集二维码,又引导居民前往窗口采样。
这是他所在核酸检测采样点的第5轮采样,10月28日凌晨经过集中培训后,他就一直坚守在信息采集员的岗位上,在他看来,耐心、认真、负责是这份工作的要点。前来做核酸采样的老人有不少,要说得清楚,讲得明白。
王老师的妻子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夫妻俩同在一线,没时间照顾家中老小。“两个孩子在家,母亲这两天身体有点不舒服,看不见他们我心里也着急,只能在休息时和家里通电话,报平安。”
16时许,来做核酸采样的居民不多,但他们依旧站在岗位上等待着。他说,随着采样次数的增加,默契也增加了,采样也比以前快了很多。
采样完毕,他又开始对照手机上的核酸采集信息,核对起检测管数量及信息。“封管、封箱责任重大,不能有一丝马虎。”
当询问他的名字时,他不愿透露。他说,自己做的事和大家都一样,都在为抗疫忙碌,相信西宁一定能尽快恢复往日的生机和活力。(芦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