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柴达木特色生物资源工程中心执行主任陈超20日向记者表示,柴达木盆地已形成完整冬虫夏草生态扩繁技术体系,填补了青海省在此领域的空白。 中国冬虫夏草的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8%,而青海冬虫夏草占中国60%以上的产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是冬虫夏草重要产区之一,素有中国“冬虫夏草第一县”之称,所产冬虫夏草具有个头大、质地优、成色佳、头孢长等特点。冬虫夏草天然资源十分宝贵,因此也被称为“软黄金”,青海省百万农牧民从冬虫夏草产业中受益。 陈超介绍,近年来,随着防衰益寿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冬虫夏草也越来越被消费者所接受。但野生冬虫夏草资源日益稀缺,因此团队研究开发了对冬虫夏草的野生抚育项目,成功将青海道地冬虫夏草寄主幼虫种群数量扩繁至百万级别,并在地处柴达木盆地的青海省天峻县建立示范基地进行野外种植,后经中国中医科学院鉴定,符合《中国药典》中关于的冬虫夏草的鉴定标准,经过DNA条形码鉴定与青海道地冬虫夏草为同一物种。 该项目通过模拟天然冬虫夏草形成条件,开展菌种分离扩培、寄主幼虫高效繁育、感菌出草的核心点技术攻关,前后获得3项国家级技术成果和多项相关国家专利。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滋补品,其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已经阐明,从先前的天然采集到现在的菌体扩培,这种根本性的过渡也极大丰富了它的产量和应用。我们开展冬虫夏草菌种的分离、筛选和规模化培养、寄主幼虫高效繁育、蝙蝠蛾被感染的条件控制等技术研究,可解决天然冬虫夏草采挖破坏生态资源、冬虫夏草功效质疑、重金属超标、市场产品鱼龙混杂等产业发展问题。”陈超说,同时经过多年来的试吃,团队试吃成员身体素质也一直保持良好,这也诠释了野生抚育冬虫夏草的食用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