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印发了《青海省脱贫攻坚中央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指出4个方面14项30个具体问题,囊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坚持攻坚目标、确保责任落实,坚持精准方略、确保脱贫质量,坚持问题导向、确保整改到位”的原则,举一反三,全面查摆脱贫攻坚中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扎实推进整改,确保问题不放过、不复发、不反弹。
1、高度重视,精心安排,深入贯彻落实反馈意见精神。1月19日省委召开中央脱贫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后,及时召开常委扩大会、专题会议等不同层次的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提高了面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和问题整改的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深刻反思,深挖问题根源,制定下发了《整改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将责任层层落实到人,明确了整改任务,亮明了整改时限,挂图作战,挂牌销号,形成了三级书记抓扶贫。统筹、协调、调度巡视整改工作,以最鲜明的态度、最坚决的行动、最严明的纪律,严格按照方案确定的时限、分工和措施,全力推进巡视整改工作。同时,县委县政府将巡视反馈整改工作纳入年初重点工作范畴,为整改落实巡视反馈意见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2、充分发挥脱贫攻坚“四大战区”工作机制,将责任、任务压实到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各部门各单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齐动员,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在工作推进中,始终把中央专项巡视组反馈问题的整改和历年脱贫攻坚工作的整改落实“回头看”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从严要求,对存在的问题不护短、不遮丑、不含糊,对每一个具体问题从整改目标、措施、责任单位及个人、整改时限等方面都提出了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表,逐条对照、逐项督办、逐渐落实。
3、各乡镇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要求,进村入户,对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难点等工作进行了再次核实;行业部门按照“既不调高胃口、也不降低标准”的要求,对全县水电路讯网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主要问题和短板列出清单,真正做到了精准施策。目前,县扶贫、教育、卫计、公安、民政等部门正在加强数据对接,4月底前能全面完成数据间的无缝对接和信息共享。
4、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遵循生态保护优先的工作总基调,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的产业发展新路子,促进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经济效益,探索由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途径,促进贫困群众依靠生态产业致富。加强与巧女基金会的沟通衔接,在白扎林场试点推行“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生态扶贫新模式,通过“留住青山绿水、搬来金山银山”,让更多的农牧民群众享受到生态红利。落实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人员4783人,年工资报酬8749万元。
5、扶贫产业园和扶贫资产收益宾馆等扶贫产业项目陆续竣工投运,群众分红增收喜报频传。2017年到户产业项目和“资产受益”宾馆项目实现稳定分红,毛庄雅杰生态合作社等特色优势农牧业合作社经营步入正轨,创收分红能力持续增强;北京市对口援建的县饲草料加工基地项目实现试生产。通过近年来到户产业、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等一系列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紧紧围绕“就业扶贫”、“产业扶贫”两项举措,聚焦“三区三州”牦牛产业、青稞产业、民族手工艺、特色旅游业,多点发力,力争形成囊谦特色产业链条,产业扶贫项目逐渐由“同质化”向“多元化”方向转变,依靠本地资源发展产业的重要性认识逐步提高,群众自觉参与的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历年技能培训,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6、广泛开展以“思想意识大革新,生活方式大转变”为主题的脱贫攻坚教育行动,继续聚焦“减轻群众宗教负担、禁宰惜售和健康扶贫”等突出问题和短板,深挖根源,精准施策,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积极解决脱贫攻坚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的引领示范作用,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头戏”,着力提升贫群众自我发展能力,逐渐减少依赖政策性收入,努力将“等靠要”变为“闯改创”,达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的同步提升。
7、围绕“融入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建立了“85321”认亲结对帮扶机制,明确了帮扶单位、帮扶人和帮扶对象,帮扶成效更加明显。细化完善了精准扶贫“1+10+10+5”的立体式工作机制,推进“富脑袋”与“富口袋”同频共振。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对原有的31个贫困村和维稳村配备“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对剩余的38个村配备了“第一书记”,实现了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全覆盖。
8、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精神脱贫”试点工作安排,县委、县政府及时召开全县精神脱贫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印发《囊谦县“精神脱贫”试点工作方案》,细化压实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任务,扎实推进以“健康扶贫”和“观念扶贫”为核心的全省“精神脱贫”试点工作,通过会议动员、政策宣传、教育引导、项目扶持,以及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奖励政策等措施,有效转变了基层群众的“禁宰惜售”思想。统战民宗部门修订完善《寺规僧约》《村规民约》,与各寺院签订《囊谦县宗教寺院减轻信教群众宗教负担责任书》,举办宗教界人士“掌握政策法规、争做合格僧尼”培训班,教育引导宗教人士正面发声,正面引导,依法规范宗教行为,大力减轻群众宗教负担,全面减少宗教对当地牧业生产的干预和影响。召集全县寺院民管会成员举办了专题培训会议,教育引导广大僧尼减轻信教群众宗教负担。农牧部门以实施“三区三州”、“牦牛产业”、生态畜牧业和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等项目为契机,与乡镇签订牲畜出栏目标责任书,推行出栏奖补制度,引导群众积极出栏,2018年牲畜出栏率创历史新高。
9、始终坚持以“严紧实”的工作作风,持续在扶贫领域加大执纪监督力度,源头上遏制“宽松软”的苗头滋生蔓延。通过脱贫攻坚“四大战区”工作机制,县四大班子协同作战、攻坚克难,纪委书记负责行业部门的总协调;政法委书记负责社会治理工作;组织部长负责第一书记、联点帮扶单位和结对认亲工作的总协调;统战部长负责社会扶贫各项工作的总协调;宣传部长负责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分管副县长负责专项扶贫的总协调;县委办主任负责扶贫档案整理工作。作战指挥部每月召开会议不少于1次,县级协调指挥员率先垂范、主动作为,带头深入基层每月蹲点不少于10天,亲自协调问题,督促落实各项重点任务,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和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立体式、多层次的督查,严格实行“日提醒、周督查、月检评、季小结、年归纳”的工作机制。通过县、乡、村三级干部协同作战,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去年县纪委监委共收到问题线索22件次,经初核转立案5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0人,组织处理1人。处置的问题线索中县委书记领办和参与办理的问题线索5件,其中涉及扶贫领域问题线索3件。
10、结合省委第五巡视组巡视我县反馈意见,对扶贫项目、资金监管进行全过程监督审计。进一步加强了与省州扶贫部门的衔接,并针对每一项扶贫项目研究制定了项目推进计划,细化了推进措施,倒排了项目工期。对每个项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加大对扶贫项目质量、进度的监督管控,确保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按照时间进度服从质量要求的原则,切实加强扶贫项目前期工作,对今年开复工的项目,责成各乡镇及相关业务部门等全力配合,抢时间、赶进度,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运,及时发挥效益。